甲醇 需求端面臨負反饋風險
9月下旬以來,甲醇期價整體呈先揚后抑態勢。雖然補庫以及港口貨源緊張提振期價,但需求端負反饋壓制價格反彈。后市來看,終端需求疲弱,而上游有新增裝置投產,價格仍將承壓。
大型裝置暫無檢修計劃
隨著秋季檢修結束,8月下旬以來,國內甲醇產量不斷增加。截至10月20日,國內甲醇開工率為78.89%,同比上漲11.44個百分點。據統計,10月,國內甲醇裝置檢修涉及產能310萬噸/年,少于9月的571萬噸/年,同時預計恢復涉及產能745萬噸/年,多于檢修涉及產能。后期除部分焦爐氣制裝置存在檢修計劃外,其余大型甲醇裝置暫無集中檢修計劃。
10月,西北地區存在幾套新建項目投產計劃,內蒙古久泰200萬噸/年裝置已于10月中旬投料,寧夏鯤鵬年產60萬噸和寧夏寶豐年產240萬噸裝置也有投產預期。據了解,寧夏鯤鵬新建60萬噸甲醇裝置預計10月下旬氣化爐投料,10月底左右出產品;寧夏寶豐三期240萬噸甲醇裝置預計10月底計劃點火,11月下旬開始投料氣化爐。整體來看,甲醇供應端存在增加預期。不過,從原料端來看,截至10月20日,煤制甲醇周度平均利潤(根據完全成本折算)為-1002.29元/噸,煤制甲醇周度平均利潤(根據現金流成本折算)為-602.29元/噸,利潤大幅虧損或影響企業開工意愿。
短時港口庫存水平偏低
前期伊朗等裝置問題導致海外供應趨緊,疊加國內臺風等特殊天氣,到船及卸貨節奏受到影響,9月我國甲醇進口量維持偏低水平。不過,9月伊朗部分停工項目陸續恢復,以及非伊貨源供應國內增量相對明顯。據預估,我國10月甲醇進口量或重新回歸百萬噸上方水平。
10月中上旬,受臺風天氣影響,部分船只航行以及卸貨速度緩慢,國內港口甲醇去庫明顯,對港口甲醇價格形成支撐。目前內地與港口甲醇結構分化,理論上套利窗口已經打開,但西北主產區因疫情導致物流受限,僅陜西關中等疫情影響較小地區有部分貨物流至港口,短期港口甲醇價格仍較為堅挺。不過,隨著進口甲醇到港量逐步增加,庫存有望提高。
下游終端消費恢復緩慢
在終端疲弱格局下,今年多數下游產品利潤不佳,特別是疫情使得后期需求存在繼續弱化預期。作為國內甲醇最大的下游,山東及沿海部分外采型烯烴企業負荷已經出現下降。據統計,截至10月20日,江浙地區MTO裝置產能利用率為46.02%,江蘇及浙江區域部分裝置降負拉低整體開工水平。目前,浙江興興69萬噸/年MTO已經停車;斯爾邦80萬噸/年雖已重啟,但僅七成負荷;寧波富德60萬噸/年運行正常,但開工不滿。
從沿海甲醇制烯烴盤面利潤來看,截至10月21日,甲醇制烯烴盤面利潤在-1130元/噸,比上月同期減少393元/噸。MTO利潤仍是甲醇產業鏈中較大的矛盾點,行業處于虧損將影響MTO的裝置動態。另外,9月下旬以來,乙烯價格自高位回落,MTO外采單體優勢改善。在終端消費整體恢復緩慢的背景下,需求端面臨的負反饋風險較大。
整體來看,供應方面,隨著內地甲醇裝置逐步恢復生產,以及內蒙古久泰等新建裝置產能逐步釋放,內地甲醇供應或逐步增加。此外,雖然港口庫存壓力整體較小,但海外甲醇供應恢復,進口存在增量預期。需求方面,MTO利潤仍是甲醇產業鏈中較大的矛盾點,需求面臨的負反饋風險依然較大。因此,預計后市甲醇市場偏弱運行為主,同時考慮到成本端存在一定支撐,預計下方空間也較為有限。(作者單位:瑞達期貨(002961))
0人
- 每日推薦
- 股票頻道
- 要聞頻道
- 港股頻道


- 國常會:狠抓穩經濟一攬子政策落地
- 多部門連續發文 擴大當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
- 貴州茅臺回應股價波動:有信心、有能力確保未來持續穩健增長
- 38家上市券商業績出爐!頭部公司座次洗牌,中信凈利過百億,10家歸母凈利下滑超五成
- 科技與安全并重 細分領域龍頭最受益
- 歐洲央行加息75基點 多國掀起加息潮
- 311只個股被險資三季度重倉 積極布局高景氣行業
- A股五大險企三季報披露收官 日賺超過5億元
- 韓國發布“K半導體”戰略 全球半導體爭霸戰升溫活期理財七日年化2.6%
- 時代的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