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舉提升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訪鄭州商品交易所總經理魯東升

2022-10-14 10:24:08 來源: 中國金融新聞網

  伴隨著改革開放,地處中原腹地的鄭州見證了新中國第一家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鄭商所”)的成立,我國期貨市場發展由此拉開帷幕。30多年來,作為河南省資本市場的金字招牌,鄭商所完成了從單一農產品期貨交易所向綜合性期貨及衍生品交易所的轉型,在服務實體經濟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鄭商所進一步加快創新步伐,不斷完善衍生品體系,運用期貨力量服務國家戰略。近日,鄭商所總經理魯東升接受了《金融時報》記者專訪,詳細介紹了鄭商所在加強市場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的經驗。

  《金融時報》記者:近年來,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認可。鄭商所作為中西部地區唯一的期貨交易所,請問近年來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有哪些探索?

  魯東升:鄭商所是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中國首家期貨市場試點單位,從誕生之初,就肩負著期貨市場先行者、實體經濟服務者的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鄭商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實體經濟的需要出發,不斷豐富品種、創新服務、完善監管,矢志于“讓實體看見方向、助經濟穩健運行”。

  一方面,鄭商所不斷豐富品種工具,拓展服務廣度、深度。產品工具是交易所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抓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增加鄭州商品交易所上市產品”。黨的十八大以來,鄭商所先后上市玻璃、菜籽粕等15個期貨品種以及白糖、PTA等8個期權工具。其中,包括全球首個鮮果期貨蘋果期貨、國內首個干果期貨紅棗期貨、我國特有油料期貨花生期貨,這些農產品期貨是鄭商所精準服務“三農”發展的探索;而上市PTA、玻璃、純堿、短纖等中間產品期貨(期權),也是鄭商所在中國特色期貨產品方面的創新。

  除豐富品種工具之外,鄭商所還率先發布了基于自身上市農產品期貨價格編制的易盛農期指數,率先上線了提供倉單交易、基差貿易等服務的場外綜合業務平臺,推動國內首批商品期貨ETF掛牌上市,這些填補了場外業務、商品指數工具等市場空白,進一步拓展了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深度。

  另一方面,鄭商所持續優化市場運行,提升服務能力、質效。市場運行質量事關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質效。黨的十八大以來,鄭商所堅持“市場優先,把方便留給市場、把麻煩留給自己”的理念,不斷完善制度規則、優化市場服務。率先開展期貨合約連續活躍試點,國內首推做市商組合保證金業務,有效降低了市場參與者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積極推動市場培育工作轉型升級,從“走進產業、貼近行業、服務企業”活動,到聯合產業龍頭企業共建“產業基地”,創建“穩企安農 護航實體”市場服務品牌,推動產業企業認識、理解和利用期貨市場實現穩健經營的意識和能力持續增強。

  《金融時報》記者:“保險+期貨”已連續多年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充分體現出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以及“保險+期貨”在服務“三農”方面的作用。請問鄭商所如何利用期貨市場和自身優勢助力脫貧攻堅,取得了哪些成效?

  魯東升:鄭商所從農產品期貨起家,黨的十八大以來,繼續秉持服務“三農”初心,不斷加強涉農產品供給,目前,鄭商所已上市涉農期貨期權品種20個,覆蓋糧、棉、油、糖、果及農資領域。其中,紅棗是新疆區域特色品種,主產區多集中在南疆環塔里木盆地區域;蘋果是陜西、甘肅等中西部地區重點產業。同時,鄭商所注重發揮期貨功能,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比如,聚焦生產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等我國農業“痛點”,探索構建“訂單+期貨”“保險+期貨”等金融支農服務新模式,促進農業經營主體穩收增收。再如,創新推出尿素“商儲無憂”試點項目,通過對相關企業參與尿素期貨套期保值中的部分費用提供支持,幫助其降低風險管理成本、規避存儲期間價格下跌風險,在保春耕、穩定糧食生產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并且,在全國6個。ㄗ灾螀^)的原貧困地區設立交割庫16家,其中“三區三州”等原重點貧困地區設立交割庫5家,帶動促進了當地及周邊相關產業的規范化發展。

  同時,鄭商所持續開展“保險+期貨”試點工作,在助力農民穩收增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自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開展“保險+期貨”試點以來,截至2021年底,鄭商所累計支持開展127個“保險+期貨”項目,投入支持資金超過3億元,涉及棉花、白糖等5個品種,覆蓋新疆、甘肅等11個。ㄗ灾螀^),25萬農戶。

  此外,鄭商所以結對幫扶中國證監會定點貧困縣——桐柏縣為重點,以蘭考和新縣為教育扶貧基本點,通過基建、健康、教育、消費等多種形式,直接投入資金5600多萬元,間接引資5700多萬元,有力支持了這些地區的脫貧摘帽。

  《金融時報》記者:2022年8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期貨和衍生品法》正式施行,將防范和化解市場風險作為重中之重。請問,鄭商所近年來在加強市場監管等方面有哪些措施?

  魯東升: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黨的十八大以來,鄭商所堅持把風險防控作為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前提,切實履行一線監管職責,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風險底線,不斷筑牢服務實體經濟的“安全堤壩”。一方面,鄭商所持續織密制度“安全網”,持續優化日常監控、套保審批、市場分析、違規調查等機制,穩步推進全面風險管理框架建設;通過對敏感品種及時采取監管措施、強化期現貨聯合監管等途徑,堅決抑制過度投機,有效防范化解市場風險隱患。另一方面,鄭商所突出向科技要監管效能,率先建成并上線分布式大數據平臺,實現關聯賬戶分析、多維度畫像、內幕交易識別等交易行為分析功能,有效提升監管精準度;上線國內期貨市場首家交割智慧監管平臺,目前,已接入棉花、PTA等期貨品種的百余家交割倉庫,增強了實時監控能力,有力保障了倉單安全。

  《金融時報》記者:鄭商所在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前期,河南省、鄭州市先后出臺支持鄭商所和期貨業發展有關政策措施,請問鄭商所將如何利用該契機,為期貨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魯東升:作為中西部地區唯一的期貨交易所,鄭商所積極融入區域發展大局,與地方政府進一步營造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良好生態、凝聚共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合力。

  在河南,鄭商所發揮“金融磁石”效應,常年吸引各地期貨交易結算資金匯聚鄭州,吸引近百家期貨公司在河南設立分公司或營業部,聚集期貨從業人員2000多人,私募基金、金融科技、期貨信息從業人員數以千計,每日通過彭博、路透等知名資訊系統向全球發送“鄭州價格”,與鄭州市政府、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每年聯合舉辦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該論壇已成為河南對外開放交流的重要窗口。

  在新疆,鄭商所先后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在烏魯木齊設立服務與發展中心,與自治區政府、兵團及相關機構全面對接,共同服務新疆地方經濟和特色產業發展;順應目標價格改革后我國棉花生產進一步向新疆優勢產區集中的產業趨勢,調整基準價區至新疆;在棉花、紅棗等“保險+期貨”項目上重點向新疆傾斜,2016年以來,鄭商所累計開展的127個項目中,新疆落地41個,占比近三分之一。

  蘋果和紅棗產業是很多地方的特色產業,發揮蘋果和紅棗期貨功能有效助力了產業興旺和縣域經濟發展:明確的交割標準強化了產業的標準化分級理念;公開透明的價格信息為果農及產業企業提供了權威價格參考;穩健的風險管理平臺幫助企業穩定生產經營。這些在增加果農和棗農收入、提升產業質效、帶動就業增長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此外,鄭商所還以白糖期貨、期權為抓手,積極服務廣西糖業發展;與內蒙古圍繞甜菜、葵花籽等特色農產品開展全面深入合作。

  近期,河南省及鄭州市出臺了一系列支持鄭商所和期貨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對于推進鄭商所優勢再造、提升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效能意義重大。鄭商所將以此為契機,積極按照政策要求,與各級各部門攜手共進,打造產品豐富、服務一流、技術領先的現代化衍生品樞紐,全面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效果,助力中部地區崛起、河南高質量發展及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

  《金融時報》記者:總結是為了更好地前行。請問,下一步,鄭商所在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方面有何考慮?

  魯東升:黨的十八大以來,鄭商所服務實體經濟的種種探索取得了積極成效,在此過程中,也積累了發揮期貨市場功能,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經驗。一是堅持黨的領導。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黨中央、證監會黨委的有關決策精神作為做好各項工作的行動指南。二是堅守初心使命。始終將服務實體經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對接實體經濟發展需求,不斷推動產品服務創新。三是堅持站位全局。主動融入、服務國家戰略,力求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體現擔當作為、提升服務質效。四是注重凝聚合力。主動加強與中央部委、地方政府、行業協會、產業企業等各方面的交流、溝通與合作,凝聚服務實體經濟的共識與合力。

  面向未來,鄭商所將在中國證監會統一領導下,堅守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國家戰略的初心,堅定不移助力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

  一是持續豐富品種工具。推進PX、燒堿、瓶片、丙烯、雞肉等期貨品種的研發上市工作,形成一個產業鏈供應鏈覆蓋更完整、功能作用發揮更有效的品種和工具體系,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

  二是持續深化市場拓展。致力于成為重要農產品、主要紡織原料、重要能源化工品、關鍵建材品種、物流運力風險管理中心。持續改善市場流動性,增強市場厚度和韌性。持續擴大“保險+期貨”項目規模、范圍,創新、規范試點模式。豐富“穩企安農 護航實體”品牌服務,幫助更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理性參與期貨市場管理風險。

  三是持續穩步推進市場開放。不斷擴大特定品種范圍,持續推進結算價授權、產品互掛等開放實踐,穩妥審慎推進QFII、RQFII參與,研究引入境外特殊參與者,持續探索與“一帶一路”沿線交易所、機構開展深度合作,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四是持續守牢風險底線。依法依規監管,落實“零容忍”要求,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凈化市場生態。著力構建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科技為支撐的現代化監管模式,健全風險識別、預警和防范處置機制,守牢風險底線。加強業務規則宣傳,穩定市場預期,增強市場活力。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0

+1
  • 競業達
  • 萬方發展
  • 實益達
  • 中裝建設
  • 世嘉科技
  • 久遠銀海
  • 跨境通
  • 德展健康
  • 代碼|股票名稱 最新 漲跌幅